2月17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《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旨在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,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,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,进一步释放新型储能市场的发展潜力。 [attach]5[/attach] 《方案》提出,到2027年,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将形成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,优势企业梯队将进一步壮大。这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储能领域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,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 据万联证券分析,全球能源转型正在加速推进,新型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关键一环,近年来装机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。我国储能技术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,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有望提升。因此,建议关注海外市场渠道布局完善、市占率领先的龙头个股。 《方案》还明确了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具体发展目标。其中包括,产业体系加速完善,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,培育3-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;产品性能显著增强,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加快提升;应用领域持续拓展,更好满足多领域应用需求。 专家表示,新型储能装备产业链长,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有利于催生能源新业态,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同时,这将带动原材料、设备制造以及储能电站等上中下游行业提质升级,有效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端化发展。 新型储能是指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,包括电化学储能、压缩空气储能、飞轮储能、储热、储冷、储氢技术等。在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,但新能源具有波动性、间歇性的特点。新型储能可调节平抑新能源并网的波动性,缓解调峰压力,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。 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78.3GW,同比增长126.5%。预计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31.3GW。多地也在加快新型储能的发展,11个省(区)的装机规模已经超过百万千瓦。 在新型储能的技术路线中,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。截至2023年底,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高达97.4%。在应用场景方面,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应用最多的场景是发电侧,占比60.1%;其次是电网侧,占比34.8%;用户侧占比最小,仅有5.1%。 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,但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利用率不足、价格内卷等问题。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,《方案》明确提出了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的要求,以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的安全可靠性、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。 ![]() MVP星源版权声明1、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,并标明本网站网址(www.mvpxo.com)。 2、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,版权归原著所有,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商业和非法行为,请在24小时之内自行删除! 3、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、网友上传,并且以计算机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,仅供大家参考、学习,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。 4、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,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。 我们不承担任何技术及版权问题,且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。 5、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,完整性,有效性。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连带责任。 6、用户使用本网站必须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,对于用户违法使用本站非法运营而引起的一切责任,由用户自行承担。 7、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,版权归原著所有,用户访问和使用本站的条件是必须接受本站“免责声明”,如果不遵守,请勿访问或使用本网站。 8、本站使用者因为违反本声明的规定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,一切后果自己负责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 9、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。 10、本站以《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》第二章 “软件著作权” 第十七条为原则: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,通过安装、显示、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,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,不向其支付报酬。若有学员需要商用本站资源,请务必联系版权方购买正版授权! 11、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企业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请告之,本站将立即删除。 |